首页 > 基础资料 博客日记
LinkedHashMap原理详解—从LRU缓存机制说起
2024-09-12 21:00:04基础资料围观110次
写在前面
从一道Leetcode题目说起
首先,来看一下Leetcode里面的一道经典题目:146.LRU缓存机制,题目描述如下:
请你设计并实现一个满足 LRU (最近最少使用) 缓存 约束的数据结构。
实现
LRUCache
类:
LRUCache(int capacity)
以 正整数 作为容量capacity
初始化 LRU 缓存int get(int key)
如果关键字key
存在于缓存中,则返回关键字的值,否则返回-1
。void put(int key, int value)
如果关键字key
已经存在,则变更其数据值value
;如果不存在,则向缓存中插入该组key-value
。如果插入操作导致关键字数量超过capacity
,则应该 逐出 最久未使用的关键字。函数
get
和put
必须以O(1)
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运行。
LRU 的全称是 Least Recently Used,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最近使用过的数据应该是是「有用的」,很久都没用过的数据应该是无用的,内存满了就优先删那些很久没用过的数据。
分析
要让 LRU 的 put
和 get
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(1),可以总结出 LRU 这个数据结构必要的条件:
- 显然 LRU 中的元素必须有时序,以区分最近使用的和久未使用的数据,当容量满了之后要删除最久未使用的那个元素腾位置。
- 要在 LRU 中快速找某个
key
是否已存在并得到对应的val
; - 每次访问 LRU 中的某个
key
,需要将这个元素变为最近使用的,也就是说 LRU 要支持在任意位置快速插入和删除元素。
那么,什么数据结构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呢?哈希表查找快,但是数据无固定顺序;链表有顺序之分,插入删除快,但是查找慢。所以结合一下,形成一种新的数据结构:哈希链表 LinkedHashMap
。
LRU 缓存算法的核心数据结构就是哈希链表,双向链表和哈希表的结合体。这个数据结构长这样:
借助这个结构,逐一分析上面的 3 个条件:
- 如果我们每次默认从链表尾部添加元素,那么显然越靠尾部的元素就是最近使用的,越靠头部的元素就是最久未使用的。
- 对于某一个
key
,我们可以通过哈希表快速定位到链表中的节点,从而取得对应val
。 - 链表显然是支持在任意位置快速插入和删除的,改改指针就行。只不过传统的链表无法按照索引快速访问某一个位置的元素,而这里借助哈希表,可以通过
key
快速映射到任意一个链表节点,然后进行插入和删除。
put方法流程图:
代码实现
class LRUCache {
int cap;
LinkedHashMap<Integer, Integer> cache = new LinkedHashMap<>();
public LRUCache(int capacity) {
this.cap = capacity;
}
public int get(int key) {
if (!cache.containsKey(key)) {
return -1;
}
// 将 key 变为最近使用
makeRecently(key);
return cache.get(key);
}
public void put(int key, int val) {
if (cache.containsKey(key)) {
// 修改 key 的值
cache.put(key, val);
// 将 key 变为最近使用
makeRecently(key);
return;
}
if (cache.size() >= this.cap) {
// 链表头部就是最久未使用的 key
int oldestKey = cache.keySet().iterator().next();
cache.remove(oldestKey);
}
// 将新的 key 添加链表尾部
cache.put(key, val);
}
private void makeRecently(int key) {
int val = cache.get(key);
// 删除 key,重新插入到队尾
cache.remove(key);
cache.put(key, val);
}
}
LinkedHashMap介绍
LinkedHashSet和LinkedHashMap其实也是一回事。LinkedHashSet和LinkedHashMap在Java里也有着相同的实现,前者仅仅是对后者做了一层包装,也就是说LinkedHashSet里面有一个LinkedHashMap(适配器模式)。
LinkedHashMap实现了Map接口,即允许放入key为null的元素,也允许插入value为null的元素。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容器是linked list和HashMap的混合体,也就是说它同时满足HashMap和linked list的某些特性。可将LinkedHashMap看作采用linked list增强的HashMap。
事实上LinkedHashMap是HashMap的直接子类,二者唯一的区别是LinkedHashMap在HashMap的基础上,采用双向链表(doubly-linked list)的形式将所有entry连接起来,这样的好处:
-
可以保证元素的迭代顺序跟插入顺序相同。跟HashMap相比,多了header指向双向链表的头部(是一个哑元),该双向链表的迭代顺序就是entry的插入顺序。
-
迭代LinkedHashMap时不需要像HashMap那样遍历整个table,而只需要直接遍历header指向的双向链表即可,也就是说LinkedHashMap的迭代时间就只跟entry的个数相关,而跟table的大小无关。
有两个参数可以影响LinkedHashMap的性能:初始容量(inital capacity)和负载系数(load factor)。初始容量指定了初始table的大小,负载系数用来指定自动扩容的临界值。当entry的数量超过capacity*load_factor时,容器将自动扩容并重新哈希。对于插入元素较多的场景,将初始容量设大可以减少重新哈希的次数。这点与HashMap是一样的
方法剖析
get()
get(Object key)
方法根据指定的key值返回对应的value。该方法跟HashMap.get()方法的流程几乎完全一样
put()
put(K key, V value)
方法是将指定的key, value对添加到map里。该方法首先会对map做一次查找,看是否包含该元组,如果已经包含则直接返回,查找过程类似于get()方法;如果没有找到,则会通过addEntry(int hash, K key, V value, int bucketIndex)
方法插入新的entry。
注意,这里的插入有两重含义:
- 从table的角度看,新的entry需要插入到对应的bucket里,当有哈希冲突时,采用头插法将新的entry插入到冲突链表的头部。
- 从header的角度看,新的entry需要插入到双向链表的尾部。
addEntry()代码如下:
// LinkedHashMap.addEntry()
void addEntry(int hash, K key, V value, int bucketIndex) {
if ((size >= threshold) && (null != table[bucketIndex])) {
resize(2 * table.length);// 自动扩容,并重新哈希
hash = (null != key) ? hash(key) : 0;
bucketIndex = hash & (table.length-1);// hash%table.length
}
// 1.在冲突链表头部插入新的entry
HashMap.Entry<K,V> old = table[bucketIndex];
Entry<K,V> e = new Entry<>(hash, key, value, old);
table[bucketIndex] = e;
// 2.在双向链表的尾部插入新的entry
e.addBefore(header);
size++;
}
上述代码中用到了addBefore()方法将新entry e插入到双向链表头引用header的前面,这样e就成为双向链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。addBefore()的代码如下:
// LinkedHashMap.Entry.addBefor(),将this插入到existingEntry的前面
private void addBefore(Entry<K,V> existingEntry) {
after = existingEntry;
before = existingEntry.before;
before.after = this;
after.before = this;
}
remove()
remove(Object key)的作用是删除key值对应的entry,该方法的具体逻辑是在removeEntryForKey(Object key)里实现的。removeEntryForKey()方法会首先找到key值对应的entry,然后删除该entry(修改链表的相应引用)。查找过程跟get()方法类似。
注意,这里的删除也有两重含义:
-
从table的角度看,需要将该entry从对应的bucket里删除,如果对应的冲突链表不空,需要修改冲突链表的相应引用。
-
从header的角度来看,需要将该entry从双向链表中删除,同时修改链表中前面以及后面元素的相应引用。
removeEntryForKey()对应的代码如下:
// LinkedHashMap.removeEntryForKey(),删除key值对应的entry
final Entry<K,V> removeEntryForKey(Object key) {
......
int hash = (key == null) ? 0 : hash(key);
int i = indexFor(hash, table.length);// hash&(table.length-1)
Entry<K,V> prev = table[i];// 得到冲突链表
Entry<K,V> e = prev;
while (e != null) {// 遍历冲突链表
Entry<K,V> next = e.next;
Object k;
if (e.hash == hash &&
((k = e.key) == key || (key != null && key.equals(k)))) {// 找到要删除的entry
modCount++; size--;
// 1. 将e从对应bucket的冲突链表中删除
if (prev == e) table[i] = next;
else prev.next = next;
// 2. 将e从双向链表中删除
e.before.after = e.after;
e.after.before = e.before;
return e;
}
prev = e; e = next;
}
return e;
}
LinkedHashSet
LinkedHashSet是对LinkedHashMap的简单包装,对LinkedHashSet的函数调用都会转换成合适的LinkedHashMap方法,因此LinkedHashSet的实现非常简单
public class LinkedHashSet<E>
extends HashSet<E>
implements Set<E>, Cloneable, java.io.Serializable {
......
// LinkedHashSet里面有一个LinkedHashMap
public LinkedHashSet(int initialCapacity, float loadFactor) {
map = new LinkedHashMap<>(initialCapacity, loadFactor);
}
......
public boolean add(E e) {//简单的方法转换
return map.put(e, PRESENT)==null;
}
......
}
关于作者
来自一线程序员Seven的探索与实践,持续学习迭代中~
本文已收录于我的个人博客:https://www.seven97.top
公众号:seven97,欢迎关注~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邮箱:jacktools123@163.com进行投诉反馈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!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