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基础资料 博客日记
Java如何实现分库分表
2024-05-26 21:00:04基础资料围观302次
一、为啥要分库分表
在大型互联网系统中,大部分都会选择mysql作为业务数据存储。一般来说,mysql单表行数超过500万行或者单表容量超过2GB,查询效率就会随着数据量的增长而下降。这个时候,就需要对表进行拆分。
那么应该怎么拆分呢?
通常有两种拆分方法,垂直拆分和水平拆分。
先说垂直拆分,这个比较简单,我们可以把原先的一张表根据业务属性拆分成多张表。比如用户表user有很多字段,我们可以新建一张用户属性表user_profile,把一些不常用的字段都拆分到user_profile表里,再用user_id作为外键将两张表关联起来就可以了。
再说水平拆分,水平拆分针对的不是表,而是数据。比如订单表,数据量一般都会非常大。我们可以创建多个数据库实例,每个实例上创建多张订单表,把订单数据相对均匀的分散存储到这些表里。查询的时候,根据分表策略可直接定位到数据在哪个表里,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效率。
下面讲到的都是如何水平拆分。
二、怎么做分库分表
分库分表已经有一些成熟的解决方案,本文是用ShardingSphere-JDBC框架来实现的。
1.什么是ShardingSphere-JDBC
ShardingSphere-JDBC定义为轻量级Java框架,在 Java 的 JDBC 层提供的额外服务。 它使用客户端直连数据库,以 jar 包形式提供服务,无需额外部署和依赖,可理解为增强版的 JDBC 驱动,完全兼容 JDBC 和各种 ORM 框架。
- 适用于任何基于 JDBC 的 ORM 框架,如:JPA, Hibernate, Mybatis, Spring JDBC Template 或直接使用 JDBC;
- 支持任何第三方的数据库连接池,如:DBCP, C3P0, BoneCP, HikariCP 等;
- 支持任意实现 JDBC 规范的数据库,目前支持 MySQL,PostgreSQL,Oracle,SQLServer 以及任何可使用 JDBC 访问的数据库。
更多详细内容可直接参考:ShardingSphere官方文档
2.ShardingSphere-JDBC分表实践
ShardingSphere-JDBC分库和分表配置类似,下面介绍下分表怎么实现。
(1)先建分表
先在mysql数据库建10张用户表:tb_user_0到9,建表语句如下,改下表名,执行10遍即可:
CREATE TABLE `tb_user_0` (
`id` bigint(20)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'主键',
`name` varchar(255)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'姓名',
`sex` varchar(255)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'性别',
PRIMARY KEY (`id`) USING BTREE
) ENGINE = InnoDB CHARACTER SET = utf8 COLLATE = utf8_general_ci ROW_FORMAT = Dynamic;
(2)POM依赖
使用spring boot + mybatis-plus + shardingsphere-jdbc来实现,pom主要引入的包配置如下:
<dependency>
<groupId>com.baomidou</groupId>
<artifactId>mybatis-plus-boot-starter</artifactId>
<version>3.3.1</version>
</dependency>
<dependency>
<groupId>mysql</groupId>
<artifactId>mysql-connector-java</artifactId>
<scope>runtime</scope>
</dependency>
<dependency>
<groupId>org.apache.shardingsphere</groupId>
<artifactId>shardingsphere-jdbc-core-spring-boot-starter</artifactId>
<version>5.0.0</version>
</dependency>
(3)实体类和Mapper代码
注意,实体类和Mapper只有一个就行,注意这里的tableName注解一定要和后面配置分表策略的逻辑名一致,不然无法匹配路由策略。
@TableName(value = "tb_user")
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{
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= 1L;
/**
* 主键,注意此处IdType必须是AUTO,不然框架就会自动生成id,分表时生成id的策略就不生效了
*/
@TableId(value = "id", type = IdType.AUTO)
private Long id;
/**
* 姓名
*/
@TableField(value = "name")
private String name;
/**
* 性别
*/
@TableField(value = "sex")
private String sex;
public Long getId() {
return id;
}
public void setId(Long id) {
this.id = id;
}
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return name;
}
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this.name = name;
}
public String getSex() {
return sex;
}
public void setSex(String sex) {
this.sex = sex;
}
@Override
public String toString() {
return "User{" +
"id=" + id +
", name=" + name +
", sex=" + sex +
"}";
}
}
public interface UserMapper extends BaseMapper<User> {
}
(4)配置数据源和分表规则
我们引入的包是shardingsphere-jdbc-core-spring-boot-starter,直接在application.yml里配置数据源和分表规则就行。
spring:
shardingsphere:
datasource:
# 数据源名称,有几个数据源就写几个,如果是分表,就会写多个
names: db0
# 为每个数据源单独配置,注意这里要跟上面写的名称一致
db0:
# 数据库连接池实现类型,这里使用的是Hikari
type: com.zaxxer.hikari.HikariDataSource
# 数据库驱动类,连接地址,用户名,密码等
driver-class-name: com.mysql.cj.jdbc.Driver
jdbc-url: jdbc:mysql://localhost:3306/sharding?useUnicode=true&characterEncoding=utf8&useSSL=false
username: root
password: 123456
rules:
sharding:
tables:
# 分表的表名,程序中对这张表的操作,都会采用下面的路由方案
tb_user:
# 这里是实际的数据节点信息,要把库名和表名都写全,这里也支持使用表达式,比如下面这张$->{0..9}
actual-data-nodes: db0.tb_user_$->{0..9}
# 配置分表策略
table-strategy:
# 这里选择的标准策略,也可以配置复杂策略,或者也可以用代码来实现
standard:
# 分片字段,这里是用用户id作为分片字段
sharding-column: id
# 这里是我们自定义的分片算法名称,后面会有实现方案
sharding-algorithm-name: user-inline
# 主键生成策略
key-generate-strategy:
# 生成主键算法的名称
key-generator-name: snowflake
# 主键字段
column: id
# 自定义的主键算法
key-generators:
snowflake:
# 使用雪花算法生成主键
type: SNOWFLAKE
# 自定义的分表算法
sharding-algorithms:
user-inline:
#使用inline类型实现
type: inline
props:
#分片表达式,用id对10取模,然后分散到10个表中
algorithm-expression: tb_user_$->{id % 10}
props:
# 打印日志,方便我们观察执行的sql语句
sql-show: true
(5)写单测
先测试插入语句,如下插入100条数据:
@Autowired
private UserMapper userMapper;
@Test
public void insertTest() {
for (int i=0; i<100; i++) {
User user = new User();
user.setName("test" + i);
user.setSex("男");
userMapper.insert(user);
}
}
执行之后,发现每张表都有数据插入,但是分布并不均匀,这是由雪花算法特性导致的。下图是tb_user_0表的数据:
再测试下查询语句,先测试用id查询:
@Test
public void selectByIdTest() {
userMapper.selectById(1668501944537858050L);
}
查询sql语句如下图,从图中可以看出,根据id查询的时候,会自动走分表路由策略,查询id为1668501944537858050L的数据,会自动去tb_user_table_0中查找。
再测试一下根据name字段查询:
@Test
public void selectByNameTest() {
QueryWrapper<User> qy = new QueryWrapper<>();
qy.eq("name","test1");
userMapper.selectList(qy);
}
查询sql语句如下图,从图中可以看出,如果不是根据分表字段来查询的话,会自动union所有分表查询,这样反而效率会更低。
所以,分库分表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字段,并且查询的时候尽量要在查询条件里先指定分库分表的字段,这样可以直接定位到表中,提高查询效率。
3.ShardingSphere-JDBC自定义分表策略类
ShardingSphere-JDBC可支持多种分片算法,比如标准分片,复合分片等,每种分片算法有多种类型,如行表达式INLINE,时间范围分片INTERVAL等,上面的例子我们就是用的标准分片行表达式做的。对于一些需要自定义的分片算法,我们可以通过自定义分片算法类来实现。
比如我们还是要实现取模算法,可以自定义一个UserShardingAlgorithm类来实现StandardShardingAlgorithm接口,实现doSharding接口来自定义分片算法,代码如下:
//分片字段数据类型是什么,这里泛型就写什么
public class UserShardingAlgorithm implements StandardShardingAlgorithm<Long> {
//精确分片算法实现,collection是实际表,也就是配置文件里的actual-data-nodes内容
//preciseShardingValue对象包括逻辑表名,分表算法的字段和字段值
@Override
public String doSharding(Collection<String> collection, PreciseShardingValue<Long> preciseShardingValue) {
//对分片字段也就是用户id取模
String suffix = String.valueOf(preciseShardingValue.getValue() % 10);
//遍历表名,找到符合要求的表,返回即可
for (String tableName : collection) {
if (tableName.endsWith(suffix)) {
return tableName;
}
}
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();
}
//范围分片,我们暂不支持
@Override
public Collection<String> doSharding(Collection<String> collection, RangeShardingValue<Long> rangeShardingValue) {
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();
}
//初始化信息接口
@Override
public void init() {
}
//分片算法类型
@Override
public String getType() {
return "USER_SHARDING";
}
}
在配置文件里,我们只需要改一下分片算法部分的配置即可,之前的配置是这样的:
sharding-algorithms:
user-inline:
type: inline
props:
algorithm-expression: tb_user_$->{id % 10}
分片类型改成class_based,也就是自定义类分片算法,配置如下:
sharding-algorithms:
user-inline:
type: class_based # 自定义类分片算法类型
props:
strategy: standard
# 自定义算法类的路径
algorithmClassName: com.github.learn.sharding.algorithm.UserShardingAlgorithm
还是再跑一下上面selectById单测,如下图,可以顺利去tb_user_0中查询数据,证明我们自定义的分片算法生效了:
4.主键生成策略
ShardingSphere-JDBC提供了两种内置的分布式主键生成器,uuid和雪花算法。
uuid:采用UUID.randomUUID()
的方式产生分布式主键。
雪花算法:
雪花算法是由 Twitter 公布的分布式主键生成算法,它能够保证不同进程主键的不重复性,以及相同进程主键的有序性。
(1)实现原理
在同一个进程中,它首先是通过时间位保证不重复,如果时间相同则是通过序列位保证。 同时由于时间位是单调递增的,且各个服务器如果大体做了时间同步,那么生成的主键在分布式环境可以认为是总体有序的,这就保证了对索引字段的插入的高效性。 例如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的主键。
使用雪花算法生成的主键,二进制表示形式包含 4 部分,从高位到低位分表为:1bit 符号位、41bit 时间戳位、10bit 工作进程位以及 12bit 序列号位。
- 符号位(1bit)
预留的符号位,恒为零。
- 时间戳位(41bit)
41 位的时间戳可以容纳的毫秒数是 2 的 41 次幂,一年所使用的毫秒数是:365 * 24 * 60 * 60 * 1000
。 通过计算可知:
Math.pow(2,
41)
/
(365
*
24
*
60
*
60
*
1000L);
结果约等于 69.73 年。 Apache ShardingSphere 的雪花算法的时间纪元从 2016年11月1日
零点开始,可以使用到 2086 年,相信能满足绝大部分系统的要求。
- 工作进程位(10bit)
该标志在 Java 进程内是唯一的,如果是分布式应用部署应保证每个工作进程的 id 是不同的。 该值默认为 0,可通过属性设置。
- 序列号位(12bit)
该序列是用来在同一个毫秒内生成不同的 ID。如果在这个毫秒内生成的数量超过 4096 (2 的 12 次幂),那么生成器会等待到下个毫秒继续生成。
雪花算法主键的详细结构见下图。
(2)配置信息
在ShardingSphere-JDBC中,雪花算法提供了三个属性。
worker-id:工作机器唯一标识
max-vibration-offset:最大抖动上限值,范围[0, 4096)。注:若使用此算法生成值作分片值,建议配置此属性。此算法在不同毫秒内所生成的 key 取模 2^n (2^n一般为分库或分表数) 之后结果总为 0 或 1。为防止上述分片问题,建议将此属性值配置为 (2^n)-1。如果有10个分表,可将此值设置为9,这样数据分布会更均匀一下。
max-tolerate-time-difference-milliseconds:最大容忍时钟回退时间,单位:毫秒,默认10毫秒
(3)多节点worker-id配置
服务器可能是有多个节点的,此时如果worker-id用同一个配置,有可能会产生重复的id,因此每个节点的worker-id最好是不同的。我们可以用ip地址的一部分来作为节点的worker-id,worker-id是十位,我们直接取ip地址的后10位即可,一般都是不会重复的。比如机器的IP为192.168.1.108,二进制表示: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01101100,截取最后10位 01 01101100,转为十进制364,设置workerId为364。
实现方式如下:
首先是配置文件,要加入work-id属性配置:
key-generators:
user-id-generator:
type: SNOWFLAKE
props:
max-vibration-offset: 9
worker-id: ${workerId}
然后,加一个配置类,在static代码块中获取ip地址,取后十位,作为worker-id。
@Configuration
public class WorkerIdConfig {
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= LoggerFactory.getLogger(WorkerIdConfig.class);
static {
try {
InetAddress address = InetAddress.getLocalHost();
// IP地址byte[]数组形式,这个byte数组的长度是4,数组0~3下标对应的值分别是192,168,1,108
byte[] ipAddressByteArray = address.getAddress();
// workerId取ip地址后十位
long workerId = ((ipAddressByteArray[ipAddressByteArray.length - 2] & 0x03) << 8) + (ipAddressByteArray[ipAddressByteArray.length - 1] & 0xFF);
LOGGER.info("当前机器 workerId: {}", workerId);
System.setProperty("workerId", String.valueOf(workerId));
} catch (Exception e) {
LOGGER.error("worker id failed:{}", e.getMessage(), e);
}
}
}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邮箱:jacktools123@163.com进行投诉反馈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!
标签: